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教會旁聽記

上上個禮拜天,我們到教會去旁聽基督教的禮拜,雖然這是我們第一次來旁聽,不過大致上的流程也都清楚許多了,而且也有分成兩種語言的版本,那就是華語以及台語,華語的開頭首先是先唱聖歌之類的,緊接下來是禱告的部份,而且我們的指導人也有上臺講解聖經裡的故事,只要仔細翻一翻聖經的內容也會發現許多的小故事,也可以讓我們暸解耶穌的故事。

禮拜結束後,我們就到教會裡的餐廳去吃飯,吃過了這裡的飯後發覺到有媽媽的味道,讓人會想在吃下去,而今天也剛好有聖誕節前的活動,例如:有闖關拿禮拜堂的卡片、作薑餅人之類的,我們則是幫忙佈置周圍的活動,佈置完後就去參加製作薑餅人的活動,大概完成後,我們就差不多先離開了。

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變裝秀










這次我們服務要做的是幫馬偕牧師打扮成聖誕老公公然後留作紀念,








如果馬偕牧師在天之靈的話因該也會很高興吧!








因為聖誕節快到了,它的理念是宣揚傳教和大家打成一片








而不是讓大家當他是神一樣的供奉而不輕易接近








而為了作這個大馬偕的頭像可以帶的聖誕帽我們可是當場把兩條紅色的聖誕褲用別針別起來然後








在爬上去套套看不行在修改或是補強,








而在修補褲子的途中還有黏貼白鬍子為了看起來更有氣氛








途中還有一個人跑來和我們說我們對馬偕牧師的頭像不敬








(可能是他覺得我們對馬偕牧師不敬)








雖然當時是很無奈因為我們是出至於好心而不是亂搞,








不過還是做完了這個任務看到完成之後的照片就覺得聖誕節好像提早到來








而匆匆的拍了幾張照片之後








就要馬上恢復原狀了以免老一輩的人又認為是我們的惡作劇。








接下來送上幾張照片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淡水遊

11/13日飄著小雨我們三人行到了淡水,啟程前往真理大學去找馬偕博士
在前往真理大學的路上,我們遇見了馬偕的登入淡水的地方,於是和他合照了一下















之後我們到了真理大學開始尋找馬偕,但是阿我們始終找不到馬偕
後來聽說在他們的校史館裡面,但是校史館是關的所以...我們只好拍一下外面拉!
















之後我們還去和大馬偕像合照喔!


在做完這一些合照後,就開始我們的服務學習啦!
我們開始一一介紹馬偕、偕醫館、淡水禮拜堂
馬偕:馬偕博士他是一位蘇格蘭裔的加拿大人,生長於虔誠的宗教家庭中,求學時代就立志要到海外宣教。27歲完愛丁堡大學課程後,隻身橫渡太平洋前往全然陌生的異邦。在西元1872年3月9日,船入滬尾港口就是現在的淡水。馬偕定居淡水後,勤學漢字,並向牧童學台語,五個月後便能用台語傳教。馬偕憑著他的堅信毅力和行醫濟世的方式,自西元1872年到西元1880年短短八年的期間,在淡水、五股、苗栗、台北、基隆 、新竹等地開設了二十所教會。之後他更深入原住民聚落,並翻山越嶺遠至宜蘭、花蓮傳教。1878年馬偕娶五股坑女子張聰明為妻,成為台灣人的女婿 ,也大大拓長了對台灣婦女的宣教事業。除了熱誠佈道外,馬偕對醫療工作和教育事業也不遺餘力。西元1882年的時候他建立了有名的「滬尾偕醫館」就是馬偕醫院的前身。1882年創設北台灣第一所西式學校「牛津學堂」;在西元1884年又開設「女學堂」,首開台灣女子教育風氣之先。馬偕晚年為喉癌所苦,但仍抱病講學。在西元1901年6月2日病逝於淡水家中,埋骨於淡水,成為永遠的淡水人。
偕醫館:馬偕博士抵淡水後,即在其所租之寓所為人診療、供應西藥,不久又增加開刀、拔牙和住院等設施,由於西醫療效快,馬偕士和其助手又熱忱,尤其是當時民眾廣為瘧疾所苦,當時馬偕博士的奎寧水是特效藥而大受歡迎,因此求診者與日俱增,就在西元1873 年五月另租民房為診所,名為「滬尾醫館」。當時馬偕博士邀請駐淡水的外國人和洋行所聘的外籍醫師,到醫館主持醫療並傳授醫療技術。同時他也訓練學生和本地傳道人,在各地教會設醫療點,以擴大醫療服務範圍。加拿大也曾派專業醫師華雅各前來淡水駐院主持,唯兩年後因其妻病逝淡水而返國,其夫人今仍安葬於淡江中學旁之外僑墓園。中法戰爭曾作為清軍的軍醫院,救護不少傷兵而立功,劉銘傳還特地頒獎表揚馬偕喔。馬偕也到處旅行為人治療瘧疾和拔牙,在台灣總共為人拔蛀牙約二萬一千顆。後來,滬尾偕醫館在日據時代,為了擴充規模,遷於台北市,它就是今日的「馬偕紀念醫院」。商行裏的人,重點是給馬偕看病不用錢喔所以深受民眾喜愛,而且每年都在經濟上予以援助,頭一年即捐獻了美金二百七十二元。到了1879 年馬偕得到一位同姓馬偕的美國籍婦人捐款,馬偕利用這筆錢蓋了一棟中西合壁的醫院,就是「滬尾偕醫館」,這間醫院是臺灣第一所西醫院。
淡水禮拜堂:淡水為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展的根據地,而功勞最大者首當加拿大長老教會馬偕牧師。馬偕博士於西元 1872 年 3 月 9 日 抵達淡水後,就積極地展開傳教的工作。也學習閩南語和地方文化,而原租賃的房子,不但是作為醫院,也是傳教的地方。而在 1873 年為第一批信徒施洗,因無教堂,僅在租用住宅內進行。為了擴張宣教,經常率領學生到各地傳教,開設教會,交由學生主持。雖然經歷許多波折,卻能讓教會分布於整個北台灣,而北部第一所教堂設於五股,淡水教堂則是後來由偕醫館醫師宿舍所改建的,現為縣定古蹟。西元1901 年馬偕去世,教會進入了新的時代,由於實際及擴展需要,教堂於西元1915 年改建為一所北美洲樣式,磚造白灰牆,俗稱白色禮拜堂,鐘樓設於正門上方。 1928 年因不敷使用,決定改建,興建經費除了由會友、學生和各友會奉獻外,其大部分由馬偕牧師兒子偕叡廉,向加拿大母會申請補助,且親自設計、督建。於 西元1932 年改建,至 西元1933 年 9 月 3 日 完工。淡水禮拜堂有著仿哥德式的尖塔,採用扶壁,柱頭以小帽尖裝飾,外牆以清水磚砌造,內部採用有鋼筋的 RC 柱及樓板,屋頂大跨距的鐵骨承拖住,再以木板作天花板,左邊是高聳的鐘塔。西元1986 年屋頂因傳統屋瓦維修困難,故採用進口鋁質浪板全面翻修,也將傳統玻璃改為鑲鉗彩色玻璃,教堂正面有著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鐘樓則是「五餅二魚」及「客西馬尼禱告」的基督教義,而教堂已配合淡水風光,成為有名的觀光景點和拍婚紗的知名景點!